神經發育障礙
“我是不同的,而不是更少。” -坦普爾·格蘭丁博士
越來越多的兒童(目前美國每44名兒童中就有1名)被認定為自閉症[1]。
自閉症的挑戰
自閉症是一系列神經發育疾病,可以以多種方式出現。核心標誌包括獨特的行為和溝通或社交互動的障礙。
一些自閉症患者天賦異稟,但與他人交談或互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其他人則與多動症或表達情緒作鬥爭。當家人或朋友向他們表達愛和關懷時,他們無法做出積極的回應,不幸的是,這可能導致關係緊張。
自閉症的核心癥狀沒有被批准的治療方法,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應該有。PS128已經説明許多人應對自閉症帶來的一些挑戰,並在多項臨床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益處。下面將介紹其中一些結果。
研究
自閉症 - PS128 早期與晚期干預(臺灣,2023 年)
自閉症 - PS128 與其他益生菌(義大利,2021 年)
自閉症 - PS128 + 催產素與安慰劑(美國,2021 年)
自閉症 - PS128 vs. 安慰劑(臺灣,2019 年)
抽動穢語綜合症 - PS128 vs. 安慰劑(臺灣,2021 年)
自閉症 - PS128 早期干預與晚期干預
(臺灣,2023)
研究摘要
-
類型:隨機、安慰劑對照、平行、雙盲
-
地點: 台灣臺北麥凱紀念醫院
-
參與者:86 名 ASD 患者,年齡在 2.5-7 歲之間,男性和女性
這是一項雙盲、隨機、平行、安慰劑對照研究,分為兩個干預階段,每個階段持續 2 個月。在第一階段,符合條件的受試者使用治療代碼 (V1) 隨機分配到益生菌組或安慰劑組。在完成第一個 2 個月干預 (V2) 后,所有受試者都接受了益生菌膠囊的第二個 2 個月干預。在完成 4 個月試驗期的兩個階段後,受試者完成了參與。
結果
在PS128的早期治療中,焦慮、抑鬱和其他自閉症相關行為得到改善。
阿亨巴赫實證評估系統 (ASEBA) 包括用於評估行為、情感、社會和思想問題以及適應性功能的工具。它包括兒童行為檢查表 (CBCL),可作為異常行為兒童的診斷篩查器。
自閉症 - PS128 與其他益生菌
(義大利,2021 年)
研究摘要
-
類型:開放標籤、雙臂、基線對照研究
-
地點: 義大利聖馬特奧基金會(帕維亞)
-
參與者:131名自閉症患者,平均年齡7歲,男女
參與者每天接受 PS128 或其他益生菌劑量,持續 6 個月。在治療期前後收集基於臨床醫生對每位患者的總體評估的臨床總體印象 (CGI) 評分。
結果
患者服用PS128后病情改善
-
PS128組中有87%的人表現出改善,而服用其他益生菌的人中有40%表現出改善。
-
在改進的 PS128 組中,34% 的人“非常改進”或“非常改進”。
-
最常見的好處是
-
增加共同關注
-
減少刻板(重複)動作,以及
-
提高溝通技巧。
-
降低嚴重性
PS128之後
-
PS128組的平均CGI嚴重程度評分從「明顯不適」改善到「中度疾病」。。
-
PS128組的平均改善是服用其他益生菌組的兩倍多。
-
幾乎沒有副作用報告,也沒有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導。
研究摘要
治療後病情改善
-
在同時給予PS128和催產素的患者中,CGI改善評分(衡量臨床醫生在試驗期間對每位患者改善的評估)顯著提高。
-
僅服用PS128或催產素的參與者也比安慰劑組改善得更多。
-
在接受PS128治療的受試者中,SRS和ABC評分有所改善,在聯合治療中甚至更多,p值無統計學意義。
-
這些益處,以及腸道微生物群有益物種的大幅增加,表明PS128和催產素之間存在協同作用。
-
所有治療均耐受性良好,無嚴重不良事件。
自閉症 - PS128 + 催產素與安慰劑
(美國,2021 年)
-
類型: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兩階段試點試驗
-
地點: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
-
參與者:35 名 ASD 患者,年齡在 3-20 歲之間,男性和女性
參與者每天接受PS128或安慰劑劑量,持續28周。16周后,每日鼻腔催產素治療加入兩組的治療方案。
在試驗開始時,在添加催產素前16周,以及在研究結束后28周再次評估。社會行為通過社會反應量表 (SRS) 和異常行為清單 (ABC) 進行測量。評估還包括臨床總體印象 (CGI) 量表、生物標誌物和糞便微生物組評估。
結果
自閉症 - PS128 與安慰劑
(臺灣,2019)
研究摘要
-
類型: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
-
地點:臺灣玉寧精神科診所
-
參與者:71 名 ASD 患者,年齡在 7-15 歲之間,男性
參與者每天接受PS128或安慰劑劑量,持續4周。在基線時和研究結束后再次對其進行評估。評估包括社會反應量表(SRS);自閉症行為清單-臺灣版(ABC-T);兒童行為檢查表(CBCL);臺灣版的斯旺森、諾蘭和佩勒姆-IV(SNAP-IV);和臨床總體印象 (CGI) 量表。
結果
反對、反抗和其他與自閉症相關的 行為 得到改善。
SNAP-IV 量表測量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對立違抗性障礙的核心體征。將每天服用PS128持續四周的年幼兒童(7-12歲)的分數變化與安慰劑對應物進行比較。在PS128組中發現顯著降低(改善)的分數,表明它有助於緩解選擇行為。
焦慮 水準降低。
使用兒童行為清單評估各種行為。
-
在試驗期間服用PS128的人表現出顯著降低的焦慮水準。
-
研究期間未報告不良事件
SRS 衡量社交溝通、意識和情緒,以及自閉症典型的有限興趣和重複行為。
-
基線和治療 4 周後的評估顯示,接受 PS128 治療的兒童有顯著改善。
社會溝通和互動、興趣受限和重複行為有所改善。
抽動穢語綜合症 - PS128 與安慰劑
(臺灣,2021 年)
研究摘要
-
類型: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附屬醫院
-
參與者:57 名抽動穢語綜合征患者,年齡在 5-18 歲之間,男性和女性
參與者每天服用兩粒膠囊,每粒含有 300 億 CFU 的 PS128 或安慰劑,持續兩個月。在基線、一個月後和兩個月時再次評估。主要結局評估了抽搐癥狀的改善,通過耶魯大學全球抽搐嚴重程度量表(YGTSS)進行評估。次要結局涉及這些兒童合併症的變化,包括通過 Swanson、Nolan 和 Pelham IV 量表 (SNAP-IV) 和 Conners 持續表現測試 II (CPT-2) 測量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強迫症 (OCD)、偏頭痛和抑鬱症。
結果
-
PS128和安慰劑兩組均顯示出抽搐癥狀的改善,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
正如兒童父母所觀察到的那樣,服用PS128的組的ADHD癥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衝動)顯著改善。
-
一項針對ADHD症狀的計算機管理測試發現,與安慰劑組相比,PS128治療後有顯著改善。
-
所有治療均耐受性良好,未報告不良反應。
益生菌
和
神經發育
腸-
腦
連接
我們的腸道包含大約 1 億個神經元,通常被稱為我們的“第二大腦”,這些腸神經細胞可以獨立於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 (CNS) 發揮作用。
這兩個神經網路經常相互通信和影響,當神經發育受損時,胃腸道健康會受到影響。
例如,與典型神經發育的兒童相比,自閉症兒童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痛等胃腸道 (GI) 癥狀的發生率更高。
倍數
途徑
我們兩個“大腦”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不僅通過神經傳遞直接發生,而且還通過內分泌、免疫和代謝途徑發生。
哈佛醫學院領先的自閉症研究員瑪莎·赫伯特(Martha Herbert)使用MRI掃描來檢查自閉症兒童的神經解剖結構。她發現他們的大腦充滿了活化的免疫細胞和炎症分子,導致了自閉症患者常見的慢性神經炎症。
在一篇報告她的發現的論文中,她提出自閉症主要不是由大腦異常引起的,而是受到多種身體系統的影響,包括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2]。
腸道微生物群與自閉症
腸腦軸研究使人們瞭解了胃腸道微生物群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存在的直接、相互影響,包括自閉症、帕金森氏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神經系統疾病。
具體到自閉症,與沒有自閉症的人相比,自閉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是獨一無二的。自閉症患者 厚壁菌門 的比例較高,擬 桿菌的比例相對較低。這導致科學家詢問腸道微生物修飾是否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3]。
通過微生物組治療自閉症
研究人員Elaine Hsiao展示了這種微生物組-腸道-大腦連接如何影響小鼠的自閉症樣行為[4]。知道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和炎性細胞因數會導致自閉症癥狀[5],Hsiao的團隊類比了一種感染來激活懷孕小鼠的免疫系統。不久之後,新生幼崽表現出類似自閉症的行為(焦慮、重複行為和社交互動受損)和胃腸道癥狀(非典型、不平衡的腸道微生物和腸道通透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來自人類腸道的 擬桿菌 治療幼崽后,它們的腸壁變得更加穩定。治療后,不僅幼崽的腸道微生物組更像健康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而且它們的焦慮、重複行為和社交障礙癥狀也有所減輕。
[1] https://www.cdc.gov/ncbddd/autism/data.html
[2] 劉玉華;梁,M.T.;鍾,Y.-C.E.;黃漢彥;彭,W.-S.;程永芳;林,Y.-S.;吳玉妍;蔡, Y.-C.(2019.) 植物乳桿菌 PS128 對臺灣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影響: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營養素,11,820。
[3] Fattorusso,A.,Di Genova,L.,Dell'Isola,GB,Mencaroni,E.和Esposito,S.(2019)。自閉症譜系障礙和腸道微生物群。營養素,11(3),521。
[4] 蕭, E. Y., 麥克布萊德, SW, Hsien, S., Sharon, G., Hyde, ER, McCue, T., ...Mazmanian,SK(2013 年)。微生物群調節與神經發育障礙相關的行為和生理異常。細胞,155(7),1451–1463。
[5] 赫伯特 MR (2005)。自閉症:腦部疾病或影響大腦的疾病?臨床神經精神病學,2(6),354-79。